行业动态


08

2012-11

“节能产品惠民补贴”政策解读

7月6日上午,2012国家高效太阳能“节能产品惠民补贴”政策说明会在济南召开。  会议深度解读了国家近期出台的“节能产品惠民补贴”政策。据了解,山东有多家企业入围20大能效达标品牌,占据绝对优势。新补贴政策有望拉动近3000亿元的消费。  据了解,本轮政策以能效达标为标准,帮助消费者筛选出不少有实力、能效高的好品牌,为太阳能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整合起到了良好的规范作用。  山东省惠民办梁振江处长深度解读了国家近期出台的“节能产品惠民补贴”政策,他表示,本次节能补贴政策反应在太阳能行业主要有三个较为突出的特点:  1、补贴力度大  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决定安排财政补贴265亿元,启动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推广期限暂定为一年。新补贴政策有望拉动近3000亿元的消费。在265亿元的节能家电补贴政策中,太阳能热水器占15%以上,补贴数额达46亿元。由于太阳能能效等级的差别,补助金额也有所不同,如果按每台太阳能热水器平均补贴300元计算,46亿元可补贴1500多万台太阳能热水器。而100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的需求量将给行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空间。  2、补贴企业少  2009年,太阳能热水器首次被纳入家电下乡补贴政策范围之内,首轮招标就有92家企业入选。此后企业中标数量更是一路攀升,第四轮招标中,企业入围数达到了243家之多。与家电下乡政策中200多家企业入围的数量形成强烈反差,近日发布的太阳能热水器节能补贴榜单上的企业仅有寥寥20家。  3、补贴标准高  此次补贴的相关标准要相比“家电下乡”等政策要严格,实施细则中最重要的一点变化就是不仅单纯评价某一型号家电的节能效果,此次节能补贴政策将是依据该能效标识的相关标准。凡是达到1级或2级等级的太阳能热水器才能取得相关的补贴,检测结果需以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准,同时,年产量达到5万台的企业才有资格参与该补贴。

2012-11-08

11

2012-09

膜技术撑起民众用水的保障

7月1日起,我国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正式启用。新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加到了106项,重点加强了对微生物、重金属以及有机污染物的控制。专家表示通过膜技术的应用以减少水体污染,是从根本上解决饮水安全的必由之路。  保障饮用水安全离不开膜技术的广泛应用,然而膜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还需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膜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膜技术作为新型分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气体分离、物料分离和水处理,其中水处理领域对膜产品的需求量最大。饮用水新的国家标准对微生物、重金属以及有机污染物提出了多项新的控制指标,而国内自来水厂采用的絮凝、沉淀和化学消毒方法只能适用于以优质水源为原水的情况,要消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高盐度、高硬度、毒素及部分致病微生物的影响,必须依靠超滤和反渗透膜技术。而我国采用了膜技术的自来水厂的比例还不到1%。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实施,给膜技术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对膜技术的应用推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据了解,提高饮用水安全标准,只是保障水安全的一个方面。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严重缺水的现实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制约。过去10年间,我国再生水的用量大幅度提高。一方面,由于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废水的治理力度,从外部环境上提高了防治水污染的要求;另一方面,水资源的紧缺成为化工企业新建扩建项目的瓶颈,加大工业废水的再生力度,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零排放也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将成为未来我国化工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膜技术已经成为再生水用量提升的重要支撑。  除了工业用再生水,我国也加强了民用再生水设施的建设力度。今年4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投资近4300亿元,其中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投资达304亿元,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将我国城镇再生水利用率由目前的8.5%提高到15%以上。  然而目前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推广应用还存在两大瓶颈:一是设备投资和运营成本高,以饮用水为例,采用膜技术处理的饮用水成本会提高15%~30%;二是决策机构对民族品牌膜产品不够信任。要解决高成本问题,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技术创新手段。比如,采用复合热致相分离制膜技术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毛细管膜、通过技术创新改变制膜方法降低膜成本,采用组件中增加爆气装置、气提内循环和重力过滤等新技术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此外,产品本地化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事实上,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原始技术研发,到生产出产品,到市场应用,到客户反馈,再到技术修正,这个过程至少需要3~5年。中国的膜技术要想在水处理市场上赢得信任,还需要市场考验和锤炼。

2012-09-11

05

2012-07

北京节水办法已实施 专家称可适当提高水价

7月1日,修订后的《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根据《办法》,北京市将实行行政区域和行业用水总量控制。  “总量控制属于行政节水手段,《办法》也尝试了经济节水手段,当用水单位超过额定指标之后,对超出部分实行累进加价制。”中科院可持续发展专家组组长王毅称。他同时建议,北京可以更进一步,适当提高北京的水价。  “整体来看,北京的节水空间已经不是很大了。”中国水科院水资源配置室主任谢新民认为,由于北京的水资源2/3都来自地下水,合理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更为重要。  《办法》特别强调,对高耗水项目和单位,将重点监控,严格限制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人造滑雪场、高尔夫球场、高档洗浴场所(市商务部门公布的大众便民浴池除外)等高耗水项目的发展。  更严格地节水  根据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研究与交流部主任胡勘平介绍,在全世界人口过千万的大城市中,北京人均水资源量100立方米的水平是极低的。按照联合国的有关标准,北京近年来一直处于灾难性水缺乏的状态(人均水资源量小于100立方米)状态。  “参照联合国标准,我国也制定了有中国特色的缺水标准(人均水资源量300立方米为维持适当人口生存的最低标准)。”胡勘平介绍,即便是按照这个标准,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我国维持适当人口生存的最低标准的1/3。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北京市政府修订了2005年制订的《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提出了更严格的节水措施。  “北京在2011年被水利部确定为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的试点地区之一,在水资源监测方面走在全国前面,大体上具备了实施水资源总量控制的条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对本报介绍。  在区域用水总量控制上,北京市将根据全市水资源配置方案及需求,确定各区域用水总量指标,并对全市用水总量进行逐级分解,建立覆盖市、区(县)两级行政区域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所谓行业用水总量控制,并不是细化到钢铁、水泥和化工等这样的一个个行业。”谢新民解释,而是按照大的用水部门来控制,即生活用新水适度增长、环境用新水控制增长、工业用新水零增长、农业用新水负增长。  此前,北京已明确了行业用水总量在“十二五”期间的控制目标,即到2015年,全市环境总用水量达到5.3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增加到4.4亿立方米。  有限的经济手段  在行政手段之外,《办法》也提出了经济节水的新办法。  根据《办法》,公共管网、自备水源供水的用水单位超出用水指标用水的,除据实缴纳水费外,都应由节水管理部门根据该单位用水实际执行的水价标准收取累分解进加价费用。  在累进加价方面,公共管网、自备水源供水的加价倍数有所区分,超出规定数量20%(含本数)以下的部分,分别按照水价的一倍、五倍标准收取;超出规定数量20%至40%(含本数)的部分,分别按照水价的二倍、十倍标准收取;超出规定数量40%以上的部分,按照水价的三倍、十五倍标准收取。  “之所以对自备水源的累进加价,收取比公共管网多四倍的加价费用,主要是考虑到对地下水资源的特别保护。”谢新民称,“自备水源的水源相对单一,完全是地下水,而公共管网的水源是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混合。”  这种“定额管理,累进加价”制度,实际上已经具备了阶梯水价的雏形。“北京早已在非居民用水方面尝试了累进加价制度,《办法》的出台意味着北京在居民用水方面推行阶梯水价的步伐可能会加快。”一位接近北京市水务局的人士指出。  王毅建议,在超标累进加价政策之外,北京是否可以尝试更为彻底的差别水价政策?比如对高耗水行业制定相对较高的水价政策,也就是说其在分配用水额度内的水价,也要比低耗水行业高一些。

2012-07-05

< 1...345...17 >